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

在一起就好

電視節目裡,一位本地女白領鄭重地說,大學畢業兩年,現在月入三萬,還未遇到收入比她高的男性朋友。我忽然想起電影裡一幕,四名穿皮草高跟鞋的模特兒,行完天橋慶功後,途經魚類肉類水果批發市場,意猶未盡,見到幾名忙於包裝的商販,就逗這幾個男人玩,然後在貨架和貨倉大門後各自找浪漫。這是Cédric Klapisch2008年拍的《巴黎》。

也許有人覺得洋人總是較開放,電影賣弄歐陸風情,正如有些大陸媒體批評賈璋柯拍民工受騙,礦工意外,三峽人民逼遷,是販賣中國人民的感情來換取國際獎項。我不知道洋人是不是特別喜歡看賈璋柯,來踐踏我國人民,以獲得民族優越感。不過,當我看到民工遇雪災上不了車,見不到家,蹲在火車站的樣子,我並不好過,而《巴黎》那種氣氛,我也未曾在中環感受到。

即使是基層市民的生活,也不是用捉襟見肘、買六合彩望發達的橋段能足以描繪。當年天使愛美麗女主角做的《Ensemble c’est tout》裡,就沒有華麗的衣裳,離奇的情節。女主角自力更生,得粗獷的在餐館做厨房的男主角收容在家,她發高燒躺在他床上,男主角的同屋朋友第一次幫她換衣服,照顧她,並沒有想過乘機佔便宜。後來,三人共住,男主角叫舞妓回家享樂,開大音樂,她一怒之下把HIFI丟出窗外,兩人始終能朝夕共處,一起去鄉下過宰豬節。

電視節目談港女港男,介紹一個人,惟恐不合新聞標準,總是毫不遺漏地列出職業、收入、感情狀況。然後,一一說清楚自己對港男港女的意見,像答一早設好的問卷一樣。我很懷疑,這樣的節目到底披露了多少真實。坦白說,到底女性最不能接受男性什麼?男性為什麼寧願在家打機也不外出?如果我是主持人,我會問女人,男人偶爾看AV和瞟漂亮的女孩,你覺得怎樣?我會問男人,你覺得商場的設計是不是太不人性化,香港的所謂「公眾場所」是不是缺乏寧靜浪漫的空間?

大陸流行說和諧社會,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會影響感情,我們應該互相體解,化解分歧,電影節目也呼籲大家,兩性之間多些了解,減少敵對。待人友善,自然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德性,但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樂於被職業、收入、感情狀況所捆綁,不滿身邊的伴侶收入不夠高,工作沒前景,揮霍,外表差,沒上進心,同自己唔襯。說到底,喜歡一個人,不就是想跟他/她一起生活嗎?如果伴侶越來越令自己感到沮喪,那就重新再來呀,何必要折騰對方,感情不能開花結果,幹嗎還要對伴侶落井下石?《巴黎》的男主角得了心臟衰竭,他心繫舊愛,在派對裡挽留她,一再被拒絕,大家沒有黑面和冷戰,繼續飲酒跳舞,彷彿剛才的對話只是天氣報告,喔噢,一切完結,一切如常。

《海角七號》的阿嘉,一切都看不順眼,偌大的台北令他憤怒,家鄉小小的錄音室也令他待不下去,本省人、外省人、日本人、老人、年青人通通都合不來。要在一起,要不要首先退下來,給別人多些空間?要不要維持表面的和諧,牽強的團結,浮淺的諒解?無論能不能回答,人都是要在一起,不管是老爸望他留在家,日本人要做生意,本省人要別人瞧得起,阿嘉喜歡了她,都是全片氣氛鬆下來的線索。

1 則留言:

goooooood girl 提到...

your blog is very fine......